睪丸癌不是一種常見的癌症,可是在腫瘤學上,卻有很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受影響的多數是正值高生產力的年輕男性。另一方面,這也是少數幾種可以用藥物治愈的癌症,假如治療的方案正確,可以有相當高的治愈率。
初期的睪丸癌用手術切除後,可算是治愈。有些腫瘤在化驗後發現有復發的風險,可考慮注射一到三次的化學藥物,以減少復發率。
第四期的睪丸癌,如今也有相當高的治愈率,不能輕言放棄。可是,這樣的‘成就’,其實得來不易。把時間倒退五十年,那時的睪丸癌其實就和如今的胰臟癌一樣, 很難治好。徹底改變了這個沮喪局面的,是‘鉑’(platinum)的藥物使用。‘順鉑’(cis-platinum) 徹底改變了許多癌症的治療,也把之前許多無藥可治的第四期睪丸癌病患,‘奇蹟’般的治好了。
即然有了這麼好的藥物,那為何治療時還是不能掉於輕心?這是因為,也不是所有的睪丸癌病人都能治好。治療睪丸癌,需要遵守一些特定的法則:
一、要用對方案。假如用順鉑治療的成功率已是九十巴仙,那為甚麼還要用某草藥,或‘臭氧療法’等方法呢?這不等於是自我把科技倒退數十年,回到治睪丸癌的原始時代嗎?(可是就偏就有人這麼做,延誤了治療,直到病入膏肓了才做常規治療,卻已來不及了)
二、要用對藥。這是指:應該使用‘順鉑’(cis-platinum),而不是‘卡鉑’(carboplatin)。您可能想:‘順鉑’和‘卡鉑’,不都差不多嗎?反正都是鉑嘛。不,對於一些腫瘤(如卵巢癌和肺癌),順鉑和卡鉑的功效確實差別不大,可以互換使用,可是對於睪丸癌,順鉑才是最有效的。為了不要減底病人的治愈率,第一線治療應該使用順鉑,而不是卡鉑。
三、藥要用的準時,不可延遲,藥份要夠。治療睪丸癌的藥方(如:BEP),往往造成白血球的指數下降,這個時候,醫生可能會將療程往後延。這樣的做法,聽起來很合理,殊不知這一拖延,就延誤了療程,腫瘤指數馬上往上攀,之後再打下去好像也失去療效了。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未雨綢繆:在打了化療藥物之後,就注射五至七天的‘白血球補針’(GCSF),讓白血球指數不要下滑,這樣即安全,又可準時做完療程。
四、要認得高風險群。並不是每一個睪丸癌的病患都有很好的預後,有幾種情況得額外小心,治愈率也相對偏底。這包括:一、源自睪丸以外的腫瘤(如:來自胸腔,而非來自睪丸),二、非常高的腫瘤指數(AFP, hCG, LDH),三、腫瘤轉移到腦部,四、第一線治療不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先用第二線治療,可是別忘了,第二線治療的成功率往往比第一線低。所以,假如病人屬於很高風險群,可考慮在完成第二線治療後,打一隻高劑量的化療藥物(high dose chemotherapy),以增加成功率。高劑量化療的風險較高,得使用自體造血幹細胞(autologous stem cell rescue)才能安全進行。這需要在很專門的中心進行,還有骨髓移植醫生們的幫忙。
有些時後,打完了四隻化療,腫瘤的指數是正常化了,可是掃描時卻看到腫瘤還沒有完全消失,這個時後可以考慮照正子斷層掃描(PET-CT),查看是否還有活躍的癌細胞,以決定是否還需要電療。
了解了以上幾點,您對於睪丸癌現代治療的認知,可以說是已經相當透徹了。
何醫生本人發現睪丸癌第一期,睪丸已切除,之後聽醫生建議,打一次高劑量carboplatin ,這樣會有效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