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 我們都會面試一批新的學生, 以錄取進入新一年的腫瘤科碩士課程. 這是我們 (馬大) 與國大, 以及吉隆坡中央醫院, 為了栽培國內更多腫瘤科專家所做的努力. 這些學生都是有至少四年工作經驗的醫生, 不是剛從大學畢業出來的”新鮮人”, 所以我們會要求他們對於照顧病人有一定的經驗.
面試時, 我的一位同事都會問同一個問題: “ 請你敘述一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下的”疼痛的階梯”(pain ladder)?” 這並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治療疼痛, 有很簡單的三個部驟, 用意是以簡化止痛藥的使用, 讓醫者能更有效的做治療. 這是一般醫學院都有教的基本常識. 可是令人驚訝的是, 有多少位應徵者會把這個答案搞錯. 想想這些醫生在面試後的第二天, 又將回到他們各自的工作崗位治病人, 就令人有點擔心: 他們治療病人的疼痛, 是根據甚麼樣的法則呢?
我的同事不斷的問同一個問題, 是有很好的理由. 雖然我們希望我們的工作都是在忙著治愈病人,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我們卻還是花了許多時間, 旨在減輕病人的症狀而已 (即治愈已是人力以外的事). 所以做為一個腫瘤科醫生, 不止該具有同理心, 基本的愛心, 還必須懂得如何治療基本的症狀, 如疼痛!
疼痛是我們每個人都害怕的事情, 光是一個牙痛, 就已經叫人坐立難安了, 更何況是更加嚴重的疼痛? 一些後期癌症的病人, 對於即將逝去的生命, 其實是坦蕩蕩的毫無所懼; 可是對於在生命盡頭前可能面對的一些煎熬, 尤其是疼痛, 卻還是心存一些恐懼.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盡期, 只是希望這至少是一個平和的道別.
後期癌症患者遭受的一些疼痛, 可能來自某些器官受到侵蝕或壓擠, 如神經, 骨頭等; 也可能來自內臟功能的失調, 如腸阻塞, 輸膽管抽搐等, 或者治療的副作用, 如胃潰瘍, 口腔爛等. 治療的重點是: 一, 認清有疼痛這個問題, 二, 試圖找到其原因 (有時後並非那麼明顯), 三, 給予足夠的治療.
許多時候, 第一點反而是最少人做到的. 這其實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 即醫生往往低估病人所遭受的苦頭.
一個著名的實驗, 醫生與病人在會診後皆被給予問卷調查, 列出病人有甚麼症狀. 醫生列出的病人症狀都為”輕”或”無症狀”, 而病人的回答卻是恰好相反, 是”中等”或”嚴重”. 所以對於許多醫生來說, 若看到了病人在問卷調查裏的真實答案後, 都會嚇了一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分歧呢? 這除了驗證了”許多醫生對於病人的要求不敏感”這句俗語之外, 病人往往也得負起一些責任.
許多病人進了診所就嚇呆了, 想問甚麼話也都想不起來. 也有的病人認為, 吃止痛藥是一件不好的事. 他們害怕的是: 一, 吃了會上癮, 二, 吃了會傷腎, 三, 吃多了會沒效. 所以寧可咬緊牙關忍下去, 也不會對疼痛”示弱”.
這些民間的觀念, 有些正確與不正確之處. 一, 假如沒事去吃嗎啡, 確是有可能會上癮, 可是嗎啡用以治療疼痛, 是不會上癮的; 二, 有一些止痛藥, 叫NSAIDS, 吃多了確是有可能會傷腎, 還有傷胃, 所以假如要長期吃, 得小心一些. NSAIDS 有兩大類, 第一類的比較會傷胃, 如ibuprofen, diclofenac 等, 可以考慮和胃藥一起吃; 第二類對胃比較安全, 如Arcoxia, Celebrex 等, 可是對心臟有病的人還是得小心點. 另一些止痛藥則不會傷腎, 如paracetamol, tramadol, dihydrocodeine 等. 三, 偶爾一些病人是會對嗎啡等藥物產生耐受性 (tolerance), 需要多一點的劑量, 不過這不是一個常見的情況.
更常見到的, 是因為腫瘤的控制不佳, 而導致止痛藥的需求量增加. 一些病人對於嗎啡有抗拒感, 以為這是末期癌症的象徵, 甚至可以加速死亡. 可是去年一項指標性的研究, 卻證明了其相反才是正確的.
這項試驗針對後期肺癌的病人, 假如提供安寧醫療團隊的治療 (安寧醫療 , palliative care - 指專門負責減低病人症狀的醫生, 護士們), 是否有幫助. 這結果顯示, 安寧醫療團隊的參與 (還有使用止痛藥, 嗎啡等), 不但沒有加速病人的死亡, 反而在減輕病人受苦的當兒, 增加了病人的生存率. 由此可見, 減少病人的痛苦, 不但能讓病人活得更快樂, 也能活得更長久. 除了給予足夠的止痛藥以及時止痛之外, 一些疼痛也可以用放射線療法, 手術或介入性放射線療法 (如: 把痛神經燒壞以治療胰臟癌的疼痛) 來治療.
“認知有疼痛這個問題, 繼而對症下藥”, 是每位照顧癌症病患的醫護人員都該做好的, 從醫學生, 到普通醫生, 到各專科醫生以及護士等, 而不止是腫瘤科的問題. 當發現問題後, 馬上給予足夠的治療, 便可避免病人遭受到許多不必要的痛苦.
面試時, 我的一位同事都會問同一個問題: “ 請你敘述一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下的”疼痛的階梯”(pain ladder)?” 這並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治療疼痛, 有很簡單的三個部驟, 用意是以簡化止痛藥的使用, 讓醫者能更有效的做治療. 這是一般醫學院都有教的基本常識. 可是令人驚訝的是, 有多少位應徵者會把這個答案搞錯. 想想這些醫生在面試後的第二天, 又將回到他們各自的工作崗位治病人, 就令人有點擔心: 他們治療病人的疼痛, 是根據甚麼樣的法則呢?
我的同事不斷的問同一個問題, 是有很好的理由. 雖然我們希望我們的工作都是在忙著治愈病人,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我們卻還是花了許多時間, 旨在減輕病人的症狀而已 (即治愈已是人力以外的事). 所以做為一個腫瘤科醫生, 不止該具有同理心, 基本的愛心, 還必須懂得如何治療基本的症狀, 如疼痛!
疼痛是我們每個人都害怕的事情, 光是一個牙痛, 就已經叫人坐立難安了, 更何況是更加嚴重的疼痛? 一些後期癌症的病人, 對於即將逝去的生命, 其實是坦蕩蕩的毫無所懼; 可是對於在生命盡頭前可能面對的一些煎熬, 尤其是疼痛, 卻還是心存一些恐懼.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盡期, 只是希望這至少是一個平和的道別.
後期癌症患者遭受的一些疼痛, 可能來自某些器官受到侵蝕或壓擠, 如神經, 骨頭等; 也可能來自內臟功能的失調, 如腸阻塞, 輸膽管抽搐等, 或者治療的副作用, 如胃潰瘍, 口腔爛等. 治療的重點是: 一, 認清有疼痛這個問題, 二, 試圖找到其原因 (有時後並非那麼明顯), 三, 給予足夠的治療.
許多時候, 第一點反而是最少人做到的. 這其實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 即醫生往往低估病人所遭受的苦頭.
一個著名的實驗, 醫生與病人在會診後皆被給予問卷調查, 列出病人有甚麼症狀. 醫生列出的病人症狀都為”輕”或”無症狀”, 而病人的回答卻是恰好相反, 是”中等”或”嚴重”. 所以對於許多醫生來說, 若看到了病人在問卷調查裏的真實答案後, 都會嚇了一跳.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分歧呢? 這除了驗證了”許多醫生對於病人的要求不敏感”這句俗語之外, 病人往往也得負起一些責任.
許多病人進了診所就嚇呆了, 想問甚麼話也都想不起來. 也有的病人認為, 吃止痛藥是一件不好的事. 他們害怕的是: 一, 吃了會上癮, 二, 吃了會傷腎, 三, 吃多了會沒效. 所以寧可咬緊牙關忍下去, 也不會對疼痛”示弱”.
這些民間的觀念, 有些正確與不正確之處. 一, 假如沒事去吃嗎啡, 確是有可能會上癮, 可是嗎啡用以治療疼痛, 是不會上癮的; 二, 有一些止痛藥, 叫NSAIDS, 吃多了確是有可能會傷腎, 還有傷胃, 所以假如要長期吃, 得小心一些. NSAIDS 有兩大類, 第一類的比較會傷胃, 如ibuprofen, diclofenac 等, 可以考慮和胃藥一起吃; 第二類對胃比較安全, 如Arcoxia, Celebrex 等, 可是對心臟有病的人還是得小心點. 另一些止痛藥則不會傷腎, 如paracetamol, tramadol, dihydrocodeine 等. 三, 偶爾一些病人是會對嗎啡等藥物產生耐受性 (tolerance), 需要多一點的劑量, 不過這不是一個常見的情況.
更常見到的, 是因為腫瘤的控制不佳, 而導致止痛藥的需求量增加. 一些病人對於嗎啡有抗拒感, 以為這是末期癌症的象徵, 甚至可以加速死亡. 可是去年一項指標性的研究, 卻證明了其相反才是正確的.
這項試驗針對後期肺癌的病人, 假如提供安寧醫療團隊的治療 (安寧醫療 , palliative care - 指專門負責減低病人症狀的醫生, 護士們), 是否有幫助. 這結果顯示, 安寧醫療團隊的參與 (還有使用止痛藥, 嗎啡等), 不但沒有加速病人的死亡, 反而在減輕病人受苦的當兒, 增加了病人的生存率. 由此可見, 減少病人的痛苦, 不但能讓病人活得更快樂, 也能活得更長久. 除了給予足夠的止痛藥以及時止痛之外, 一些疼痛也可以用放射線療法, 手術或介入性放射線療法 (如: 把痛神經燒壞以治療胰臟癌的疼痛) 來治療.
“認知有疼痛這個問題, 繼而對症下藥”, 是每位照顧癌症病患的醫護人員都該做好的, 從醫學生, 到普通醫生, 到各專科醫生以及護士等, 而不止是腫瘤科的問題. 當發現問題後, 馬上給予足夠的治療, 便可避免病人遭受到許多不必要的痛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