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每個人都有癌症”?

常在電郵裏收到一些朋友寄來的, 與癌症有關的文章. 有些寫的還算中肯, 沒甚麼惡意, 便當做閒文讀讀. 有的卻有明顯的推銷意圖, 或者語不驚人死不休, 有”妖言惑眾”之嫌, 那就當做”惡性”的文章來看待, 直接送入回收筒. 可是令人有點心焦的是, 普通人對於癌症沒有很深刻的瞭解¸ 知識通常都是來自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 所以對於這一類似是而非的言論是沒有甚麼免疫力的, 有時候可以說是”照單全收”, 那麼這些”惡性”的文章豈不是可以製造不少的麻煩嗎?

問題是, 媒體報導資訊的水準參差不齊, 而且往往不需要經過太嚴格的審核過程, 所以偶爾會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 ”魚目混珠”般混了進去. 編者也許無心, 甚至出自一番好意, 可是云云大眾讀了, 由於對於媒體有種”自然”的信任, 就很容易把對的和錯的, 全部一股腦兒的接受了, 也無形中加強了一些毫無根據的說法的可信性.

當然, 更有效的加強可信性的方法, 莫過於出書了. “既然人家可以出書, 那當然有一定的真實性吧!” 對嗎? 您會驚訝有多少人會對這個問題回答: “是的, 當然.”

希特勒最有力的助手, 宣傳主任約瑟夫戈培爾 (Joseph Goebbels) 曾經說過, “如果你把一個謊言說的夠大, 並且不斷的重復它, 人們終於是會相信的”. 戈培爾是歷史上極邪惡的角色, 可是他這句話, 一針見血的點出了人性的弱點 (這個弱點, 也就是為什麼公司花這麼多錢打廣告的原因, 不管它的產品好不好).

那目前這個每個人都相信的”新理論”是否有根據呢? 是否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癌症, 或癌細胞呢? 這個論調說: 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癌細胞, 只是還沒有發作, 可是當免疫系統低落的時候, 就發作變成癌症和腫瘤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理論與醫學知識的分歧, 可能是來自對癌細胞的定義問題. 醫學界對於癌細胞有很嚴格的定義, 細胞必須展現六大特性, 才能稱為癌細胞: 一, 它有自給自足的生長信號; 二, 它對抑制生長的信號沒有反應; 三, 它逃出了細胞凋亡的程序; 四, 它有無限繁殖的能力; 五, 它持續製造新的血管; 六, 它會侵襲其他組織和轉移.

正常的細胞都有一定的壽命, 時間到了, 或受到了不可修護的傷害, 自然就會凋亡. 我們身體裏的細胞每天都要受到各式各樣的傷害 (來自吃的、喝的、吸的毒素, 以及天然的與非天然的副射線的傷害, 還有細胞本身分裂的失誤), 可是多數人的細胞都有一套完善的修護機制, 把這許多傷害修正, 修不好的細胞就送入“回收筒”. 負責這項艱巨工作的總工程師就是名為 P53 的基因, 也就是暱稱 “基因的守護者”(guardian of the genome).

由此可知, 一個細胞要做惡, 就必須先把”基因的守護者”打倒不可. 因為 P53 只要是還有功能的一天, 就會把這壞細胞”幹”掉. 其實, 除了P53, 細胞裏還有許多步驟, 防止細胞出軌, 所以通往癌症的過程, 其實是一條很長的路. 細胞必須累積了足夠的基因傷害, 才會展現出以上的六大特色, 成為癌細胞.

由此可推斷, 對癌症定義下得較不夠嚴謹者, 也許會把身體裏每天受了傷害的細胞稱做”癌”細胞, 因此產生了以上的說法.
 
可是, 正如吉隆坡雙峰塔, 假如基層歪了一度, 整個高樓都會倒塌下來一般, 一點點”無傷大雅”的錯誤概念, 可能導至後來更大的判斷失誤. 假如我們把”每個人都有癌細胞”這個說法當做是正統的思想的話, 那也許就不難相信另一個 (更惡毒) 的論調. 那就是, “癌症是我們的”朋友”, 其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清理身體裏的廢物, 所以假如我們用激烈的方法來對付它, 那就是完全是用錯法子了, 應該學習”善待”它, 與它共存.” 正如其他這一類似是而非的文章, 其支持的證據是零, 為了魚目混珠, 中間夾雜了一些正確的數據, 以增加它的可信度. 可是在正確資訊之間, 卻穿插了自己一套毫無根據的說法, 可以說是真真假假, 叫人防不胜防!

似是而非的理論是最危險的事. 假如不小心相信了一個不正確的概念, 可能會帶來無窮的後患, 將來對於更大的事情, 也可能做出謬之千里的抉擇. 一個常見的例子: 由於相信了該用”排毒法”或”斷食法”來幫助癌細胞 (清道夫) “清理廢物”, 因而抵制現代醫學所用的” 錯誤的激烈手法”, 不正是常常見到的, 一些不幸”中招”病人慘痛經歷的寫照嗎?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