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癌症篩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癌症篩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了解癌症,就不怕它了”


(八打靈再也10日訊)馬大醫院腫瘤及癌症放射治療專科醫生何國煌提醒,飲食習慣的改變確是能降低患癌的可能性,不過,很多人卻無法對這習慣進行改變。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提出減少癌症風險的要素中, 飲食、運動和疫苗皆是重要因素之一。三分之一的癌症與飲食和運動有關。”

他建議讀者在飲食方面最好能每天吃至少吃五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包括豆類)和水果,每天至少三份全穀類粗糧 ,比如燕麥片早餐、全麥麵包、糙米取代替白米飯。“減少加工肉類,如熱狗,午餐肉,以及減少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這都...有助於減少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何國煌醫生是于昨晚在星洲日報總社禮堂演講“瞭解癌症,就不怕它了!”時如是表示。講座會由星洲日報主辦,何國煌吸引了約4百名讀者出席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談癌症的篩檢


寫了十篇之後,回頭一看,才發覺自己好像每一篇都在談癌症不同的‘治療’,可謂‘下醫’焉。(所謂‘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只有下醫才會整天談‘已病’)慚愧之餘,決定用最後數篇談癌症的‘篩檢’和‘預防’。
 
所謂篩檢,就是在癌症病發的初期,或者在‘快變成癌症’的階段發現,然後去除。假如腫瘤還沒變成癌症,治愈率高達百份之百,可以說是治療的最佳的時機。問題是,如何能在這個階段發現它呢? 
 
有些癌症是可以在病變的初期就被發現的,最明顯的例子是乳癌。